在国內企业对欧盟「碳边境调节机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」(简称CBAM 或俗称碳稅)仍相当热烈,原来近期加拿大碳税政策亦出现显著变动,马克・卡尼上台后终止了特鲁多政府实施的消费者碳税,转而推出新气候计划。这一政策转变对与加拿大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出口企业影响重大。让我们在这里深入分析这一政策变动,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,助力企业从容应对新政策环境带来的挑战与机遇。

马克・卡尼在全球气候金融领域久负盛名。2015 年,身为英国央行行长兼 G20 金融稳定理事会(FSB)主席的他,就前瞻性地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,并推动成立了气候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(TCFD)。2017 年,TCFD 发布的政策建议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气候信息披露,相关成果后续被纳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(ISSB)准则。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,卡尼积极响应中国倡议,推动 G20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工作,该小组如今已升级为 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。

此次卡尼终止消费者碳税,虽看似与他一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不符,但实则是基于消费者碳税增加居民支出、引发民众不满并成为政治把柄的现实考量。卡尼并非放弃气候行动,而是推出涵盖打造 “加拿大制造” 工业竞争力战略、激励绿色建筑和电气化交通投资、通过可持续金融动员资金等方面的新气候计划。

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,在这样的政策变动下,需从多个关键方面调整自身经营策略。

一、深入研究碳边境调节机制并提前布局

随着卡尼计划制定加拿大版碳边境调节机制,中国出口企业务必高度重视。企业应立即组织专业团队,深入研究该机制的具体细则和实施时间表。例如,对于出口至加拿大的制造业产品,企业要全面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,包括原材料采购、生产加工、运输等各个环节。通过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合作,了解同类产品的碳排放基准线,评估自身产品的碳排放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。对于碳排放较高的环节,积极寻求技术改进或流程优化方案,如采用更高效的生产设备、优化物流运输路线等,以降低产品的碳足迹,避免在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后遭受高额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。

二、优化供应链管理,选择低碳供应商

中国出口企业需重新审视自身供应链。在选择加拿大本土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时,将供应商的碳排放情况作为重要考量指标。企业可建立供应商碳排放评估体系,要求供应商定期提供碳排放报告。优先与那些积极采取减排措施、具备低碳生产能力的供应商合作。对于现有供应链中碳排放较高的供应商,企业应与其共同探讨减排方案,如提供技术支持、分享低碳生产经验等,帮助其降低碳排放。对于零售企业出口至加拿大的商品,可借鉴获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「产品碳足迹认证计划」,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碳足迹信息,并将这些信息清晰地传递给加拿大消费者,以此提升企业产品在加拿大市场的绿色形象,增强产品竞争力。

三、把握投资激励政策,推动自身绿色转型

卡尼的新气候计划为绿色建筑、电气化交通等领域提供投资激励。中国出口企业若有在加拿大开展业务拓展、建设办公设施或物流中心等计划,应充分利用这些激励政策。在规划新的投资项目时,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,积极申请加拿大政府提供的相关投资补贴。例如,在建设办公大楼时,采用节能门窗、高效隔热材料等,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,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。对于企业在加拿大的运输业务,优先购置电动汽车或其他新能源车辆,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,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。此外,企业还应关注加拿大可持续投资指南(转型目录)的制定进展,提前规划自身在加拿大市场的可持续投资方向,吸引更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加拿大投资者,为企业在加拿大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。

四、加强气候信息披露,提升企业透明度

尽管加拿大消费者碳税取消,但气候风险依旧存在,且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未来对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要求将更加严格。中国出口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气候风险评估体系,定期评估气候变化对企业在加拿大市场的运营、供应链稳定性、产品需求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。同时,按照国际通行的气候信息披露标准,如 TCFD 建议的框架,准确、及时地向加拿大的投资者、客户等利益相关方披露企业的气候相关信息。通过加强气候信息披露,提升企业在加拿大市场的透明度与公信力,增强加拿大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,从而巩固和拓展企业在加拿大的市场份额。

总结

加拿大碳税政策变动既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,也创造了机遇。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,结合自身业务特点,积极调整战略与运营,在低碳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,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,持续提升在加拿大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。

在线咨询
华东
华南